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1的文章
雲林縣土庫青農林家良種米與安養老邁水牛的心路歷程
- 取得連結
- X
- 以電子郵件傳送
- 其他應用程式
跟著「回鄉米」品牌所有人林家良蒼健的腳步,走進雲林縣土庫鎮馬光社區他獨居的古厝,屋前4坪左右的院子,橫陳著準備幫那3頭被搶救回來的老牛搭棚的鐵材;6月的烈日下,時間正鏽蝕著那難以摧折的鋼鐵,但,對眾生平等的愛,在時間的恆持中,讓最美的人性皎皎含輝,不論多麼偏僻迢遠,終於被看見,仰望。 2018年春天,友人高一鑫的一通電話,一個來不及問細節的承諾,林家良搶救了最終可能淪為牛肉乾,現在有了皈依法名的老牛「證健」,往後的二年裡,「證圓」和「安心」二隻退役牛,也成了他的家人。他說,1頭年一餐要吃40-60公斤的牧草,除了田邊種植一些,他一天兩次,不論晴雨都要去墳場割草;除了解決吃的問題,安置軀體壯碩的牛隻,才是一個大工程。 從出生單親到88風災那年父親往生,僅剩孤身一人的林家良,充滿胸臆的情感,終於在故鄉的田野上找到得以藏納的歸屬。他一邊種好米為牛籌糧食、在稻田旁建牛棚,一邊自掏腰包行銷地方,也爭取微薄經費,製作精美摺頁文宣品,自己並參與採訪撰稿,除了介紹地方風土,洄游農民和土庫老店接班人的故事也得以被看見。 他在稻作之鄕留下的不只是腴糯芳香,他向土庫百年歷史那璀燦深遠的致敬,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因為他,靜謐的馬光厝成了媒體、學術單位和民眾大量關注的地方。 1982年出生的林家良,從滿月那天起,就生活在沒有女性照顧的家庭,缺了一角的天倫,反而練就他把逆境塑造成心中的淨土,用從容的心,走過如常的每一天。 14歲就自然茹素的他 ,生活單純簡樸,大學主修機械工程,退伍後在機械廠倉儲部門任職,2014年3月因為無法適應都會流湧的複雜,於是決定返鄉轉戰農業。 32歲投身農村的林家良說,會決定種植稻米作為主要作物, 是因為他認為稻米在中國是擁有萬年歷史的古老糧食,台灣人值得吃最好的米。因 此他一開始便積極加入有機專班,並在「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KF)」陳瑞芳的講習會中,接觸KKF自然農法及農用微生物培養選種實作。受到幸運之神的眷顧,頭一年4.2分地2300公斤的回鄉米,就得到一位出家法師的青睞,順利完售。 當稻作收成、銷售通路穩定,他積極投入社區總體營造,目前正參與水保局「 青年回鄉行動獎勵計畫 」,收購返鄉青農友善耕作的黑豆釀製好醬油,用他努力多年打造出的品牌形象,做成土庫禮盒,一方面讓青年農民安心管理農地,一方面增加農村代工機會。 一身黝黑晶亮的皮膚,像是一張勤勞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