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KKF農田實驗計劃」標籤的文章

花蓮吉安鄉第二季水稻實驗田移位

圖片
  陳瑞芳老師2025-08-07表示: 以上是在花蓮的吉安鄉,我們這次第二季水稻實驗田改到慈濟的謝錦貴師兄家前面的水稻田(不到半分)同時與鄰近的慣性田一起做實驗採樣比對。 翻土後先做一次土壤採樣,並且化驗要加進去的微生物菌水和魚肥,插秧前再採樣一次。 林如貞學員表示: 建議 做比較一塊田種兩期 因為一期跟二期的表現數據不同 慣行亦是如此 跟鄰田比對下 兩期的比對會有較穩定的數據 陳瑞芳老師答覆: 是的,花蓮的實驗田,因為是要做科學數據及有害氣體的排放,因此這會連續做一年兩季,一共做兩年,才能能夠得到數據。

2025年7月19,22-23日,KKF自然農法--花蓮實作系列課程(全程免費 陳瑞芳老師主講 東華大學支持)

圖片
花蓮更生日報:東華驗證中心推廣KKF自然農法 陳瑞芳老師分享課程照片: 在上課的時候我說取一把山上的落葉下面的腐植土,裡面是不是充滿了微生物菌?當我們用糖蜜,米糠,20公升的水去培養的是這一把腐植土裡面的微生物菌,所以培養好以後, 它只是裡面充滿了微生物菌,這並不是肥料。 你現在所做的這一桶蘋果酵素,你也可以把它稱為用蘋果做的液肥,因為裡面只有蘋果透過原來空氣,水裡面的微生物菌所分解出來的養分,所以這一瓶蘋果酵素和我所說的微生物菌水,是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 採集腐植土 採集腐植土 採集腐植土 上課 上課 曬穀子 曬穀子 收割實驗田

花蓮吉安鄉在KKF農田有害氣體排放及固碳能力檢測二年計劃簡介

圖片
陳瑞芳老師介紹在花蓮吉安鄉在2024年12月8日談好的KKF農田(有機)有害氣體排放及固碳能力檢測二年計劃。 在這個群組中有東華大學的兩位教授(一位是工業學院副院長及洪耀明教授主導,一位南華大學的陳柏青院長,及幾位碩士研究生,還有協會花蓮區的區長鍾曜任(負責培養菌水及液肥),副區長小彭老師(觀察及報告)來協助實驗田。 我們的陣容非常齊全,也非常感謝他們願意花時間來為KKF做這個實驗,其中最主要的規劃及研究者是台灣最有經驗的碳滙及碳盤查的洪教授,是因為這次的生態之旅才得以認識他。希望在實驗之後得到科學數據,建立更完整的KKF農法對土壤及環境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