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學術研究」標籤的文章

陳瑞芳老師就「洪耀明教授的英文期刊論文:Defending Earth’s terrestrial microbiome(捍衛地球的陸域微生物群)」發表看法

捍衛地球的陸域微生物群(Defending Earth’s terrestrial microbiome) 作者:Colin Averill、Mark A. Anthony、Petr Baldrian、Felix Finkbeiner、Johan van den Hoogen、Toby Kiers、Petr Kohout、Eliane Hirt、Gabriel Reuben Smith 與 Tom W. Crowther 中文摘要: 微生物生命代表了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主要部分。 來自醫學、林業等不同領域的科學家持續探索微生物群如何驅動植物、動物及整體生態系統中至關重要的宏觀過程。然而,我們正逐漸意識到地球的微生物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威脅。 本文主張應積極保育與恢復土壤微生物生命,並將微生物多樣性納入糧食與森林等管理地景之中,特別著重於土壤真菌的角色。我們分析了80項實驗, 發現恢復原生微生物群落能使植物生物量平均增加64%。 農業與林業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土地使用方式,在這些管理地景中提升微生物多樣性,不僅有助於改善與穩定作物產量,也是建立微生物生命「儲水庫」而非「沙漠」的重要機會。 當市場開始導入微生物工程至生態系統管理中,我們有機會避免地上生態系統過去常見的錯誤,例如過度依賴單一高效微生物菌株,導致生態系統對病原體與極端事件更為脆弱。善用地球微生物多樣性的廣度,有潛力徹底改變生態系統管理的方式,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有效監測與保育地球的微生物群落 此期刊為國際頂尖期刊,翻譯摘要如上,其論點中支持 微生物多樣性,認為單ㄧ高效菌種,導致生態系統對病原體與極端事件更爲脆弱。 作者根據80項實驗,提出微生物多樣性,挑戰商業化之單ㄧ高效菌種。 KKF生產的是多樣性微生物。

2025年6月30日,宜蘭學員吳寶玉參加國立東華大學第九屆永續發展與綠色科技國際研討會,並代表協會接受感謝狀

圖片
以下照片與錄像為吳寶玉小姐提供 左一為吳寶玉,左二為陳永松教授 陳永松教授在書寫牆面說明 吳寶玉代領演討會對協會的感謝狀

花蓮東華大學洪耀明教授114年4月23日舉辦「降低水稻田碳排放工作坊」,歡迎報名!

圖片
  降低水稻田碳排放工作坊 報名表 面對全球淨零排放的浪潮,農業也正悄悄改變中! 各區域水稻田因管理方式不同,竟然能讓溫室氣體排放差異很多 想了解怎麼透過簡單的管理,讓稻作更友善環境、也更符合未來趨勢?   為促進水稻栽培管理的減碳轉型,本次教師社群活動特舉辦「降低水稻田碳排放工作坊」 從理論講解到實地操作,一次帶你深入了解! 課程中將介紹應用KKF農法降低稻田溫室氣體排放、土壤碳調查技術、最新的陸地溫室氣體收支量測方法,還會走出教室,親自到水稻試驗田實際量測,讓你學到會、帶得走、用得上! 活動時間:114年4月23日 (三) 09:00-16:00 活動地點:環境暨海洋學院A146教室 聯絡人:03-890-3654 呂先生 線上工作坊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wgp-hhxg-ady 報名專線: https://reurl.cc/zq1znQ  歡迎對永續農業有興趣的你,誠摯邀請一起加入,為友善環境的未來種下改變的種子!                                                      環境暨海洋學院碳中和研究中心 敬邀   

與東華大學洪耀明教授討論位於花蓮KKF實驗田的觀察研究計畫

圖片
  陳瑞芳老師表示: 開完會後回到家裡,今天(12/07)早上左思右想了一下,覺得還是要自己親自到花蓮一趟和在明(2025)年一月由東華大學的洪耀明教授要幫我們做的KKF農田有害氣體排放和固碳能力的檢測,做慣行和KKF的對照組。這個實驗要做兩年,也透過以前慈濟的阿貴師兄介紹了一位農夫,要將農田借給我們使用,因此我想在返家之前先將此事談妥,同時還有請在花蓮的區長副局長協助。因此就決定下午先坐火車到花蓮來,剛好大家都在,趁此機會將事情談好未來如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