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陳永松」標籤的文章

2024/8/27-28 世界有機大會生態之旅(會前會)路線履勘

圖片
陳瑞芳老師表示: 在此謝謝陳永松老師和陳義松老師,在炎炎夏日與我一起來勘查年底要拜訪的五個農場的參訪路線及規劃參訪內容,以及和各場主的溝通,總算圓滿達成任務,各位場主也非常配合我們的要求,非常感謝他們!希望一切順心順利。 藉由年底的OWC /會議,呈現台灣各派農法有機友善小農在有機耕作領域的努力與成果,已經在全台開花結果,蓬勃發展,還有台灣民眾對有機友善農產品的支持,與對土地社區環境和食品安全的關心。 更謝謝永松老師一路上幫忙開車,在一天從早上8點由雲林的四湖,一路到新竹,桃園拜訪,晚上還趕到宜蘭晚餐,真的是非常謝謝他! 宜蘭縣吳寶玉KKF農田

參加第 18 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大會」側記(下)

作者:陳義松(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陳永松(宜蘭大學/生技與動科系 暨有機產業發展中心) 「有機農業世界大會」( OWC ) 「有機農業世界大會」( Organic World Congress ; OWC )於 10 月 13 至 15 日在「伊斯坦堡會議中心」( Istanbul Congress Center )舉行。由 IFOAM 主席雷由先生/ Mr. Andre Leu 、及主辦國「小麥協會」( Bugday Association )主席艾德密女士/ Ms. Gunesin Aydemir 共同主持,致詞歡迎大家參與「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盛會,並介紹活動項目及地點。   該場所相當寬廣,除數個大禮堂外,尚有甚多寬大的教室,提供不同主題同步發表。會場亦有產品展示販售區,還有研究報告及海報張貼區、餐飲區等符合國際大型會議的完整規格。艾德密女士熱誠的引用詩句歡迎參與者: Come, come, whoever you are ⋯ Come and come yet again ⋯ Come even if you have broken your vows a thousand of times Wanderer, idolater, worshipper of fire Our is not a caravan of despair, This is the date of hope, Come, come, yet again come.   她說我們正處於混亂的環境:各種事物迅速的改變,自然資源流失,生物多樣性降低,氣候改變 ⋯⋯ 一個人很容易失去希望。因此今天有你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起點。而我們在一起,會更有力量、更容易找出解決辦法。藉由積極的再開始,我們可以建造橋樑,也可以變成橋樑。希望第 18 屆 IFOAM 大會主題:「建立有機橋樑」( Building Organic Bridge )將會把下列不同的橋樑接上:土地與人類,東方與西方,消費者與生產者,傳統與科技,過去與未來等,結合起來討論,邁向新的里程。   IFOAM 主席說明,這次「有機農業世界大會」(世大會)的主題之所以是「建立有機橋梁」,乃源自土耳其、尤其世大會所在的伊斯坦堡位處東西方接壤處的數千...

參加第 18 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大會」側記(上)

作者:陳義松(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陳永松(宜蘭大學/生技與動科系 暨有機產業發展中心) 第 18 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大會」( 18th IFOAM OWC )及「會前發表會」( Preconference )於 2014 年 10 月 11 日至 17 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舉行;主辦單位為土耳其的「支持生態生活的小麥協會」( Bugday Association For Supporting Ecological Living ) (以下簡稱為:「小麥協會」)。此組織充分的展現出親和力,不論與 IFOAM 、土耳其政府及國際間參加大會的單位,皆聯繫良好。此次參加 OWC 大會者,來自 79 個國家計 839 人。其中亞洲的印度、韓國、中國大陸、菲律賓等,每一國家皆有代表 20 位左右;台灣代表,僅有筆者兩位參加。 「家庭農業論壇」 10 月 11 日及 12 日,在伊斯坦堡的葉迪特佩大學( Yeditepe University )舉辦會前會。 由於我們 11 日才抵達,所以當日稍事安頓後,僅參加第二日的「會前會」。第二日,第一作者參加了「家庭農業論壇」;第二作者參加了僅有早上場的「有機水產會前會」,下午就改到「家庭農業論壇」。「有機水產會前會」,主要探討目前歐盟地區有機水產規範的修訂議題。因還有幾個爭議性的問題待釐清,對此將另文探討。其中「家庭農業論壇」,是配合今年聯合國的「家庭農業年」,特別介紹家庭農場的運作及整合。以下擇要摘錄「家庭農業論壇」中各分享人的重點,以供參考: 來自非洲盧安達的演講者,提到該國的農村家庭農場、及公平交易的發展問題:有 60% 的家庭,僅靠自身農業生產並無法滿足日常必需品,仍需向外採購,予以補足農作生產不足部份。然而農民需要糧食、也需補充其他日常物品。除農民的農作生產收入,還需整合產品銷售,以取得較合理價位。非洲面對的問題,包括:應付氣候變遷,改善栽培技術及多樣性經營,投資者的意願,社會大眾的瞭解,及政府的協助等。解決之道,在於要妥善利用土地、水資源、生產、市場銷售,以合作方式,包括:產品銷售及必需品的聯合採購方式,來降低中間商的層層剝削。 厄瓜多代表提出利益相關者要聆聽、以及相互間的合作;嘗試改變教學方式,引導社區以簡單易懂方式,改變農民及社區來推動有機農業及合作關係。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