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菁英訪泰團參觀泰國生態農場拋發芽穀育秧的稻田

 












陳瑞芳老師表示:

(2024年2月12日)正在參觀一個生態農場,用秧苗灑播的方式(秧苗底端泥土比較重),是為了省節人工。同時雜草為了減少人力的支出,將田水放30公分深,此所有的雜草都淹沒在水裡面。經過30天之後,再慢慢地放水,經過1-3 週時間,在這個期間因為水逐漸減少根系會向下長得越來越長,等到水全部放掉之後這些雜草曬到太陽就會死掉,這是在泰國節省除草的方式。 他們主要出產泰國的菱角,做成甜湯吃。所以他們有一塊田是菱角田,一塊香蕉檸檬田,一個很大的水池養魚,一些休閒措施。園主自己會將幾塊田彼此接上水管,再用馬達抽水的方式將田水抽到所需要的田,彼此互相循環,所以整年都不缺水。 在炎熱的夏天坐在涼亭底下喝茶聊天,看滿池的荷花,確實非常悠閑。

宜蘭學員問:

這裡"秧苗灑播的方式",是否類似中國大陸少數民族地區使用的"拋秧"? (我2018年時,曾玩過自育紅米的"拋秧";但育秧時,要一個苗盤穴放入一個發芽米,很費工;大概滿1個月時,開始拋秧,因是拋擲大苗,較不怕福壽螺,有利於放高水位,抑制雜草;可能紅米品種的特殊性,稻葉可高達150公分!)

陳瑞芳老師表示:

是的,就是拋秧。 Daycha 先生說我們後天(2024/2/15)去Bae 的家鄉,就會示範給我們看,我再用手機錄下來,假如傳輸不了,我再請人壓縮過後再傳。 不記得秧苗盤是否類似做法,明天(2/14)再問問看。昨天在看過拋秧的田用水位高過秧苗30天的做法,應該是可行的,也許可以用半分地先試試看。還有Daycha 先生說,整地要很平才可以。這也是如貞問的問題,結果還是和以前問的一樣,就是在機器(不知如何稱謂)下架上一面木板,水位一吋高,將地面刮過一遍拉平,才可拋秧,這要看農夫和操作機器的人交情如何了,是否願意協助。 Daycha 說放水時間根據氣候濕度,可能1-2 週,目的在讓稻子根繫慢慢往下紮根,據說可以長到手臂那麼長。這個方法,10年前Daycha 就提過,只是我當時覺得台灣的農夫不會有人去嘗試的,所以沒有特別在上課時解說。 建議有人實驗一次看看,會是一個創舉! 昨天那塊田,我們一根雜草都沒看見,不過用此方法拋秧,是否秧苗盤會帶有雜草?應該不會。 記得另外一種方法是直接灑種子在田上,但是會有雜草的問題。

陳瑞芳老師表示:

要更正,剛剛上面所說的拋秧的方法,事實上拋的是種子,並不是秧苗。 因此種子要泡在水裡面兩天,等它發芽之後,再用機器用噴灑的方式噴到田裡面。落土繁殖。等我們到了Bae 的家鄉,會示範給你們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世界有機大會OWC安排KKF自然農法五個生態農場的生態之旅(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Kwan Foundation、簡稱 KKF)農法暨在臺教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