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IFOAM OWC」標籤的文章

陳永松教授在《青芽兒》期刊發表「台灣首次主辦有機世界大會紀實」

圖片
             台灣首次主辦有機世界大會紀實 ■ 陳永松 ( 宜蘭大學 / 生技與動物科學系、原住民專班、農推會、有機產業發展中心 ) 因緣俱足迎來天上掉下來的 “ 有機世界大會 ”(OWC) “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 以下簡稱 :IFOAM) 是 1972 年成立於法國的非營利國際組織 : 創始會員有英國的土壤協會、瑞典生物動態協會、南非土壤協會、美國的 Rodale Press 、法國 Nature et Progres 等組織, IFOAM 也是聯合國在有機農業方面之諮詢對象。原兩年一次的 “ 有機世界大會 ”(Organic World Congress/ 以下簡稱 OWC), 為全球最重要的有機農業活動 , 但 2002 年第 14 届 IFOAM 大會時決定自第 15 屆 (2005 年 ) 起改為每三年一次以減輕承辦壓力。 2002 年這一次也是個人初試啼聲參加 IFOAM 大會、並於首次的有機水產養殖工作坊分享个人看法。較特别的是在 2002 年 8 月底尚未進入宜大校園報到時 , 就在會場認識我們宜大之後成立 “ 有機中心 ” 的主任黄璋如教授。爾後於 2006 年 , 中興大學陳世雄教授透過 …… 發行日期:2024年11-12月號。

陳瑞芳老師表示OWC世界有機大會的「KKF自然農法生態之旅」外籍報名人數累計達27人,以及謝玉嬌將在大會擺攤中介紹KKF農法

圖片
陳瑞芳老師表示: 昨天(2024/11/8)晚上又收到一封email,蒙古再增加一人,斐濟群島要來三人(應該是IFOAM 主席Karen 推薦來的。因為我曾經寫email邀請她來參加我們的生態之旅,可是她說因為有會議,所以她沒有答應。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7位外籍團員報名參加我所辦的為期三日的生態之旅(11/28-12/1)從11/28 桃園機場接機,12/1 至富野酒店住宿結束。將有4-7 位領隊及協會成員協助,以確保團員的農園參訪,行車安全與食宿無慮。 這些團員有9位來自蒙古,3位來自立陶宛,4位來自保加利亞,2位來自德國,2位來自印度,1位來自日本,1位來自菲律賓,1位來自南非,2位來自斐濟,1位東加王國,1位法屬玻里尼西亞,薩摩亞群島,共27位。我已多次用email 和他們聯絡,將旅館信息、參訪內容、農法介紹與實作成果、行前需知、航班訊息,以及如何申請eVisa,詳細告知。 所以現在總共會有27位外賓來參訪,其中兩位德國來的在參觀完故宮之後,他們會先脫隊去嘉義參加另外一個會議。 應該所有的生態之旅我們的陣容最龐大,而且我們的收費也是最貴的,時間也是最長的! 😅 其中一位德國小姐Lisa要提前一天到台灣來觀光,要我建議她如何安排行程。 三天的世界有機大會擺攤,大概只有我們是唯一一攤介紹農法的,就在攤位的第一個,也就在農糧署的對面。到時候 利晨 和 玉嬌 都要好好的介紹我們的農法,都穿上KKF的制服,這才漂亮! 所以我覺得政府也不得不正視我們力量的強大,還有我們所有的學員在台灣所做的努力,成果應該不會比政府差吧!😅 希望大家再接再勵!加油!🙏👍😊❤️

陳瑞芳老師致函OWC有機世界大會專案辦公室說明23位外籍人士報名2024/11/28-12/1生態之旅乙事

圖片
有機世界大會 專案辦公室,你好!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3位外籍團員報名參加我所辦的 為期三日的生態之旅11/28-12/1/ , 從11/28 桃園機場接機,12/1 至富野酒店住宿結束。同時我有4-7 位領隊及協會成員協助帶領,會確保團員的農園參訪,行車安全與食宿無慮。     這些團員有 9位來自蒙古 , 3位來自立陶宛 , 4位來自保加利亞 , 2位來自德國 , 2位來自印度 , 1位來自日本 , 1位來自菲律賓 , 1位來自南非 ,共23位。我已經和他們用email聯絡數次,將旅館信息,參訪內容,農法介紹與實作成果,行前需知,航班訊息,如何申請eVisa,都已經詳細告知.  同時我也已經得到 陳柏青院長 及其團隊的支援與協助取得ecode。他們現在也要幫我出公函給台北 故宮博物院 ,我們預計有30位在11月30號下午兩點至五點參觀 故宮博物院 。     我從這23位團員所附的個人經歷表,其中有4-5 位是從事土壤微生物,經濟系,生態研究的大學教授。其他都是長期推動他們國內,經營印度40甲及菲律賓20甲有機生態農場,日本有機雜誌編輯,或是南非及非洲國家的生態保育,有機政策制定及監督,保加利亞有機耕作技術教授,保加利亞生態與經濟專案觀察員,地球暖化研究,保加利亞土壤微生物專家,立陶宛生物動力農業,加工協會主席,蒙古促進有機農產品銷售,蒙古恢復土壤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推動者及研究人員。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團員向我要求出具邀請函,有的在數週前已經自行寫email向貴單位申請,所以到目前為止就我所知他們的eVisa 應該都沒有問題。只有一位蒙古有機推動者 Enkhtuya Lamjav 前天才剛剛寫email通知我,她也要報名參加。據她說,沒有問題,同時她也會參加OWC conference. 在一週以前,有六位蒙古籍一起報名參加生態之旅,其中只有一位 Tungalag Lundenjamts 會參加Conference,另外五位並不會說英文也不參加,只是報名參加生態之旅而已。上週已經得到貴單位的協助,他們也得到ecode,所以eVisa 應該也沒有問題。     如果貴單位還需進一步詳細資料,請來信。謝謝貴單位的協助與提供訊息,希望這次的生態之旅能夠成功圓滿。我也是第一次辦這種活動,盡力而為,希望沒有疏失,將台灣所有從事有機友善,小農的努力成果,...

參加第 18 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大會」側記(下)

作者:陳義松(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陳永松(宜蘭大學/生技與動科系 暨有機產業發展中心) 「有機農業世界大會」( OWC ) 「有機農業世界大會」( Organic World Congress ; OWC )於 10 月 13 至 15 日在「伊斯坦堡會議中心」( Istanbul Congress Center )舉行。由 IFOAM 主席雷由先生/ Mr. Andre Leu 、及主辦國「小麥協會」( Bugday Association )主席艾德密女士/ Ms. Gunesin Aydemir 共同主持,致詞歡迎大家參與「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盛會,並介紹活動項目及地點。   該場所相當寬廣,除數個大禮堂外,尚有甚多寬大的教室,提供不同主題同步發表。會場亦有產品展示販售區,還有研究報告及海報張貼區、餐飲區等符合國際大型會議的完整規格。艾德密女士熱誠的引用詩句歡迎參與者: Come, come, whoever you are ⋯ Come and come yet again ⋯ Come even if you have broken your vows a thousand of times Wanderer, idolater, worshipper of fire Our is not a caravan of despair, This is the date of hope, Come, come, yet again come.   她說我們正處於混亂的環境:各種事物迅速的改變,自然資源流失,生物多樣性降低,氣候改變 ⋯⋯ 一個人很容易失去希望。因此今天有你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起點。而我們在一起,會更有力量、更容易找出解決辦法。藉由積極的再開始,我們可以建造橋樑,也可以變成橋樑。希望第 18 屆 IFOAM 大會主題:「建立有機橋樑」( Building Organic Bridge )將會把下列不同的橋樑接上:土地與人類,東方與西方,消費者與生產者,傳統與科技,過去與未來等,結合起來討論,邁向新的里程。   IFOAM 主席說明,這次「有機農業世界大會」(世大會)的主題之所以是「建立有機橋梁」,乃源自土耳其、尤其世大會所在的伊斯坦堡位處東西方接壤處的數千...

參加第 18 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大會」側記(上)

作者:陳義松(明道大學/精緻農業學系);陳永松(宜蘭大學/生技與動科系 暨有機產業發展中心) 第 18 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大會」( 18th IFOAM OWC )及「會前發表會」( Preconference )於 2014 年 10 月 11 日至 17 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舉行;主辦單位為土耳其的「支持生態生活的小麥協會」( Bugday Association For Supporting Ecological Living ) (以下簡稱為:「小麥協會」)。此組織充分的展現出親和力,不論與 IFOAM 、土耳其政府及國際間參加大會的單位,皆聯繫良好。此次參加 OWC 大會者,來自 79 個國家計 839 人。其中亞洲的印度、韓國、中國大陸、菲律賓等,每一國家皆有代表 20 位左右;台灣代表,僅有筆者兩位參加。 「家庭農業論壇」 10 月 11 日及 12 日,在伊斯坦堡的葉迪特佩大學( Yeditepe University )舉辦會前會。 由於我們 11 日才抵達,所以當日稍事安頓後,僅參加第二日的「會前會」。第二日,第一作者參加了「家庭農業論壇」;第二作者參加了僅有早上場的「有機水產會前會」,下午就改到「家庭農業論壇」。「有機水產會前會」,主要探討目前歐盟地區有機水產規範的修訂議題。因還有幾個爭議性的問題待釐清,對此將另文探討。其中「家庭農業論壇」,是配合今年聯合國的「家庭農業年」,特別介紹家庭農場的運作及整合。以下擇要摘錄「家庭農業論壇」中各分享人的重點,以供參考: 來自非洲盧安達的演講者,提到該國的農村家庭農場、及公平交易的發展問題:有 60% 的家庭,僅靠自身農業生產並無法滿足日常必需品,仍需向外採購,予以補足農作生產不足部份。然而農民需要糧食、也需補充其他日常物品。除農民的農作生產收入,還需整合產品銷售,以取得較合理價位。非洲面對的問題,包括:應付氣候變遷,改善栽培技術及多樣性經營,投資者的意願,社會大眾的瞭解,及政府的協助等。解決之道,在於要妥善利用土地、水資源、生產、市場銷售,以合作方式,包括:產品銷售及必需品的聯合採購方式,來降低中間商的層層剝削。 厄瓜多代表提出利益相關者要聆聽、以及相互間的合作;嘗試改變教學方式,引導社區以簡單易懂方式,改變農民及社區來推動有機農業及合作關係。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