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KKF自然農法師生Q&A

2018年12月:

有學員問施用肥料常會發生一個問題,就是在土壤中某一個元素會過高,如:氮肥過高,若長期施用魚肥會有此問題嗎?

回答:
  • 用魚肉做液肥,氮肥會比較高。在自然農法中我們都不建議放太多肥料,但魚肥是天然資源非化學肥料,在土壤中比較沒有問題,同時土壤中要有足夠多樣性的微生物菌,微生物菌也會消耗掉一些肥料,也自然會平衡土壤中的成份,促成土壤微生物的成長,土壤生態才能漸趨平衡。
  • 其實菌水初期可以加多一點,但是微生物菌太多也會搶肥(需要食物生長),因此看情況改善之後可以每個月施加一次就可以了,同時要注意土壤中是否有纖維類的有機質,否則微生物菌無法維生。
  • 上課時我有提到,在果園果樹之間開溝,將落葉落果稻草粗糠放在溝中,再噴灑微生物菌水並且掩埋,這是一個很好增加有機質的方法。
廖仁傑:剛開始可以每週施灑一次稀釋100倍的微生物菌水,一個月之後改成每二週施灑,一個月之後改成每個月施灑一次即可。同時要注意看看土壤裡面有沒有落葉稻草之類的纖維質,才能夠將微生物菌留住,這是他們的食物。

陳瑞芳老師表示:很高興你們能夠開始去實作在自己的農場,如此才能看到效果喔!我自己在這六年來深深感受到KKF這些自然農耕方法的奧妙,因此大力推廣,不需著重在太多知識上的研究,只要照著適地適種,增加土壤中的多樣性森林微生物菌,自製各種液肥,稻米選種,適當控制病蟲害 (在生態平衡之後這些都會減少很多)這幾個原則,再來就是順其自然的生長,就可以看到土壤,生態,農作物的改善。這才是我們在尋找的省時,省錢,省工,易學,取得容易,有效的自然農耕方式。
  • 張秀珍說:我有種一棵芭樂自食,就只澆微生物菌水和魚肥,芭樂甜、脆超好吃,即是未成熟的芭樂較硬也不會有澀味。
  • 林建英問:請問,同學,芭樂要什麼時候放肥,比較好。
  • 張秀珍答:芭樂著果率相當高,結果一公分我就疏果,疏果時也要把留的芭樂臍片折掉,可預防生白色粉蝨蟲,疏果後2-3週澆一次微生物菌水50倍和魚肥100倍,直到快採收才停澆,2公分大包套袋。
:做好的菌水該如何保存?還是必須接觸空氣嗎?或是可以用有蓋的桶子封住?

陳瑞芳老師表示:微生物菌水培養成功之後,不攪拌是可以的,但是記得不要完全密封,完全密封好氧菌會死掉。攪拌的目的是在增加接觸空氣的機會,但是記得棍子要用乾淨的。

陳瑞芳老師2018/11/24表示:

因為在培養的時候影響的因素太多了,我們肉眼所看的只是上面的那層好氧菌,這只是讓我們作為判斷的一個依據,因此不要太在乎上面到底是怎麼樣,只要是沒有變黑發臭,出現在上面的好氧菌是白的就可以了。

因此在培養之前要先確定自己所用的腐殖土,水,米糠,糖蜜,桶子,都是好的乾淨的,培養的環境是通風良好的,那麼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陳瑞芳老師2018/11/20表示:

這一張照片是桃園的,用不同的土來培養。

桃園K K F拿的土

埔鹽K K F拿的土

用一樣的方式培養菌水,但看起來 明顯有差異。

陳瑞芳老師2018/11/17表示:

在課程結束之後有幾件事向各位報告,因為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說,為何Daycha 先生今年講的關於荷爾蒙液肥的培養為何不再用糖蜜?以及稀釋倍數怎麼改來改去還有培養第一代的時候不知是100公克還是200公克?讓學員覺得無所適從。今日更正如下: 

  1. Daycha 2012年開始講課,在泰國一直都是用一把米糠,一把腐殖土為單位,是我們要正確的重量他才回答100公克。我在寫講義的時候,因為擔心腐殖土是否太少,因此自作主張地將它寫成200公克,後來今年在印新講義的時候,覺得還是應該要遵照Daycha 先生的原意因此又將腐殖土改為100公克,這點要向各位道歉。
    其實米糠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維他命B群,所以米糠也不是氮肥。但是一開始很多學員都告訴我說微生物的成長需要碳氮比五比一,這樣才能夠成長。我就一直以為米糠就是氮源,其實Daycha 先生在講的時候米糠只是代表要提供給微生物菌成長的養份。
  2.  2012年開始教學,大愛農場曾經詢問,在天災發生的時候無法取得糖蜜,可以用什麼替代?當時Daycha 先生回答可以用1公斤的煮過的米地瓜馬鈴薯或芋頭等澱粉類的植物替代糖蜜沒有米糠也沒有關係這些都可以成為培養微生物菌所需的食物,並未提到碳氮比。今年學員詢問的時候,我再一次詢問Daycha 先生他也是如此回答.
  3.  去(2017)年上課才比較完整的提到利用天然作物來培養天然荷爾蒙及生長激素,因此講義上我根據 Bae 提供的資料是用糖蜜1公斤並且要稀釋50100,  但是今年上課的時候 Bae 認為噴糖蜜在果實上會遭到蒼蠅及其他因素,因此他們就不再使用糖蜜,還有稀釋倍數他們實驗後覺得20倍比較有效,因此又改了。因此請大家將講義上所提到的有放糖蜜的部分全部刪掉,稀釋倍數一律改成20。這只是做參考,因為泰國的土地環境情況和我們不同,各位在使用的時候,可以用30-10倍試試看,來觀察它的效果。
  4.  事實上 Daycha 先生是稻米研究專家,他的學問有多深有多高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每年我們提出的問題Daycha 先生的回答都很簡單沒有將其中的生化功能講清楚,我們只學習了他所有知識的一小部分,並不是Daycha 先生只懂這一些。
    同時他是研究稻米專家,本來對蔬菜水果的實驗就不多,但是自他來台灣教學之後,我們的農友是以種蔬果為最多,因此為了配合大家的需要,他就找到Bae 來回答大家的問題,以及病蟲害的防治,這些其實都不是他的專長。因此對於他所實驗過的:
    • 用浸泡的苦藤水可以來治像毛毛蟲類的昆蟲,用阿伯勒莢果可以治福壽螺,銀河歡可以作為氮肥來源。
    • 用白蟻排遺二湯匙,再加一公斤米,20公升水靜置一週所培養出來的微生物菌水,噴灑在果實上可以控制橘子的疫病(不知病名)以及上面蟲害造成的咖啡色斑點(我也記不住疫病名稱,有不同症狀),但是必須在初期就要噴灑防犯。
    • 例如學員詢問:出現某某蟲害要怎麼處理? Daycha 先生只能夠回答用苦藤水試試看是否有效。Daycha 先生並沒有種植蔬菜水果的經驗而且也不是在賣防治劑,只能夠提供讓你們做參考而已,因為那些是泰國的經驗。
  5. 有人實驗,將培養好的微生物菌水放在寶特瓶中密閉,經過一段時間菌水就臭掉了。他詢問為什麼會如此? Daycha 先生回答因為密閉的時候裡面的耗氧菌都死了,因此菌水就會發臭。假如再加上加入1公斤的糖蜜以及二百公克的米糠再繁殖一次,那麼菌水就會回到正常狀態。意思是,在自然界要同時有厭氧及好氧菌同時存在,互相平衡之後才會是一個最好的狀態。
    至此我才明白,在自然界不論是任何現象,都需要多樣性的微生物菌一起作用,才能夠維持平衡的狀態及生態。
  6. 例如一般人在製作廚餘液肥的時候味道非常臭,Daycha 先生就說要加微生物菌水假如還會臭,他就說再追加糖蜜。經我詢問之後,才知道某一些厭氧菌在分解雞鴨魚肉這些有機物時,會產生一些氨氮硫等代謝物,這些微生物菌需要以糖蜜為食物才能夠繁殖,因此 Daycha 先生只是很簡單的回答加糖蜜,目的是有讓此類微生物菌可以繁殖更多,但是並未說明其中的轉化過程及機制是如此。其中碳氮比若過多,會產生酸,過少會有臭雞蛋味。
2018年11月:

詢問:出現某某蟲害要怎麼處理?

陳瑞芳老師表示:Daycha 先生只能夠回答, 用苦藤水試試看是否有效。Daycha 先生並沒有種植蔬菜水果的經驗而且也不是在賣防治劑,只能夠提供讓你們做參考而已,因為那些是泰國的經驗。
  • 有人實驗,將培養好的微生物菌水放在寶特瓶中密閉,經過一段時間菌水就臭掉了。他詢問為什麼會如此? Daycha 先生回答, 因為密閉的時候, 裡面的耗氧菌都死了,因此菌水就會發臭。假如再加上加入1公斤的糖蜜以及二百公克的米糠再繁殖一次,那麼菌水就會回到正常狀態。意思是,在自然界要同時有厭氧及好氧菌同時存在,互相平衡之後才會是一個最好的狀態。
  • 至此我才明白,在自然界不論是任何現象,都需要多樣性的微生物菌一起作用,才能夠維持平衡的狀態及生態。例如一般人在製作廚餘液肥的時候味道非常臭,Daycha 先生就說要加微生物菌水, 假如還會臭,他就說再追加糖蜜。經我詢問之後,才知道某一些厭氧菌在分解雞鴨魚肉這些有機物時,會產生一些氨氮硫等代謝物,這些微生物菌需要以糖蜜為食物才能夠繁殖,因此 Daycha 先生只是很簡單的回答加糖蜜,目的是有讓此類微生物菌可以繁殖更多,但是並未說明其中的轉化過程及機制是如此。其中碳氮比若過多,會產生酸,過少會有臭雞蛋味。
請教:多樣性微生物,所謂活性較強菌種,其定義為何?是指繁殖速度快?代謝物亦多?

陳瑞芳老師表示:是,也可以這麼說。例如我們用肉眼可見的上面好氧菌就是比較強勢,因此每個人做出來的微生物菌水上面所呈現的菌相會不一樣,但是在化驗的時候通常是乳酸菌酵母菌的數量最多,因為他們比較強勢。
2018年7月:

陳瑞芳老師表示:吳竹森傳來這款「有機廢棄物處理機」報導,不知各位的看法如何?
林蔚荃:中興教授楊秋忠快速堆肥技術成功推入市場,全球商機年逾 5.2 兆這個網頁上的資料比較多一些。

孟兒:我聽熟識的農友說,他近日參加一場講座,講者桃改場莊俊釗說這種快速堆肥完全無發酵,他的農友試用之後作物生長狀況很不好。但沒說明詳細情形,僅供參考。

林蔚荃:
  • 就製程來說,高溫殺菌製成,所以裡面有有機質的物理性,卻沒有微生物菌。
  • 其添加的酵素,不知道是用什麼微生物菌製成。
  • 添加在有機質裡面,可能會產生酵素保護現象,變成不適合其他微生菌群的生長。
  • 以熟成的堆肥來說,是類似培養土的狀態,檢驗不到什麼養份,因為養份都保留在所有微生物菌的體內,當環境或植物需要時就會釋放出來。
阿民:查到更詳細的報導,由於傳統堆肥都須讓微生物在2到3個月內才能完全分解,許多中小學師生也都反映處理過程相當困難,在科技部的經費挹注下,楊秋忠特別找到可以快速分解的菌種。只要利用機器將校園內落葉殘枝打碎,添加酵素、加溫殺菌後,每9立方公尺的原料可製作出1.5立方公尺的有機肥,作業時間僅3小時半,肥料含量有85%的有機質,氮、磷、鉀分別含1%、0.7%、0.5%,製作過程也公布在網路上。

林蔚荃:如果結合自製微生物菌水,看看會不會繼續發酵,如果不會的話,兩者一起搭配使用,也許是很好的組合。

Rey:
  • 有幾個疑慮 1. 速成真的是好主意嗎?大自然有它的規律,要速成就有代價。應該保守看待,他們如果只是完成實驗室測試,應該還要分階段擴大規模測試,至到有確切的數據。 2. 單一菌株是嗎?實驗室培養,大量繁殖,商業化銷售。這也是有副作用吧?這類的事情集中式的操作好還是分散式的好? 可以好好思考討論 3. 打碎,殺菌都要設施及成本。要規模化。要場地。如果政府還會補助就更糟糕,會吸納國家資源是一個,另外,可能排擠小農的資源。
  • 我個人比較傾向小規模,多元,在地化,運用自然力,雖然比較複雜。但有利於維護微生物郡的多樣性,植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維護生物棲地,環境生態永續。所以我個人比較覺得格格不入。
  • 三小時大概也是有些吹噓,因為切碎,殺菌等等都沒算進去,猜想即使是微生物反應後可能還有穩定及熟成的時間帶蓋都沒講。另外,實驗室的理想狀態跟實際量產操作是很不一樣的。是不是還是三小時,應該也很有疑問。
  • 我個人也不喜歡太吹噓的事情,應該盡量貼近事實。以上對這個技術瞭解的還不夠,只是初步的想法。
陳瑞芳老師表示:

謝謝各位的分享,我也同意各位的分析。我並非農業或土壤微生物菌專家,就從 Daycha 先生所學及對微生物菌功能的了解,分析如下:
  1. 所謂的酵素就是利用各種微生物菌,將有機物質(脂肪,蛋白質,纖維粗粒)分解成最細小單位的各種養份,氨基酸,脂肪酸,醇類,二氧化碳⋯等基本原素,這些小分子有利動植物細胞直接吸收,所有的物質,也是由這些小分子再重新組合。因此直接將酵素加入切碎的動植物殘留體,養分是可以被測出的,但是不能加速這些粗粒的分解,因為酵素中的微生物菌並不多,只是各類養份。
  2. 真正在分解有機物質形成養分的是,上兆的有各種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他們就像各種不同的工作大隊,不停止的在地球上進行分解,轉化,形成養份,催化,合併新的物質,並產生能量的工作。假如土壤中微生物菌的量不夠,這些物質被分解的速度就會減緩,養分無法被釋放出來,不再參與循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功能將減緩。地球上所有的物質都是在生長,死亡,和形成新物質的循環過程中進行。
  3. 雖然在分解有機化合物的過程當中也會產生一些有害的物質或氣體,但是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也會吸收,互相制衡及消長,因此才能形成地球目前的一個平衡狀態。 剛剛查到資料:細菌是重要的分解者,在地球上形成的生物量超過現存的動植物。分解垃圾的是真菌/好氧菌,在腐爛的木頭上及森林最多。當兩個真菌的菌絲接近對方,便會融合在一起,形成另一真菌(這點Daycha 先生已經提過了)。海洋微生物菌可以消滅各種陸源致病菌及各類污染,並提供抗生素。因此殺菌是不必要的,在堆肥的製造過程中要控制溫度不超過70度,以免破壞微生物菌。
  4. 10公升的堆肥製造機售價兩萬元,我們買一個25公升的塑膠桶來做液肥(也可稱酵素)$99元,放置一個月即可使用,動植物可快速吸收,但是微生物量不多。在台南的李老師團隊用自製液肥都可種一甲水稻,因此在自己農場製作的材料,空間,器材,異味都不是問題。
  5. 綜合上述所言,我們再一次強調,在地球上的生態循環系統自有他的平衡機制,身為人類的我們只要不去破壞自然生態環境,那麼他自己就有生長,死亡,分解,循環,再生的機制。 我們從森林裡面採取腐植土,就是要將這些多樣性,無法計數的微生物菌,帶到山下去複製繁殖,然後再放到土壤中來幫助有機物質的分解。因此我們要不斷地添加腐植質,纖維質到土壤中,微生物菌才能由此得到養分,產生抗體,維持生態的平衡,不斷地繁殖下去。
陳櫻彩:楊教授研發的機器也許符合中小學校園中廢棄物處理的需求,但對小農來看是不太有用的,田間隨便弄個角落,所有的廢棄物都有去處,買機器還得耗電去破碎,加溫,這些都是成本。

2018年元月:

台東林蔚荃:因是第一次種水稻,臨時找不到溫湯處理的育秧場,不知道如何是好?

宜蘭黃政莊:我已連續3年用微生物菌來為稻種(秈22)滅菌,效果很好。如果溫湯找不到秧苗場配合,使用菌水也是很推薦的。

陳瑞芳老師表示:溫禮華也是用菌水殺菌,但仍需要有秧苗廠育秧苗。

國泰:台東,秀明很多農友,可以問他們看看,秧苗的來源。一期作育苗,最怕的是低溫。如果可以在溫室內育苗,成功率比較高。秧苗立枯病,是你必須克服的問題。

陳瑞芳老師表示:
  • 在雲林的程永進,温禮華,林家良,是先浸泡微生物菌水之後,再送到附近的秧苗場育秧苗,量應該只有三到四甲,但是秧苗場也願意幫他們育。
  • 記得這兩年來,在初春有寒害,溫度很冷,但是温禮華的經驗是,他的秧苗受損率比慣行的少很多。記得Daycha 先生曾經提過,在低溫的時候可以將田水放多一點,淹過秧苗比較不會失溫,可以維持數天,水裡仍有氧氣。可以請禮華分享一下經驗。
  • 浸泡過菌水的稻種,有比較強的抗菌,耐水,耐寒性。有健康的土壤,有多様性微生物菌在土壤工作,有健康的秧苗,作物才會健康成長。
陳瑞芳老師表示:
  • 以我們在培養森林腐殖土微生物菌的經驗,在夏天需要7天的時間,在冬天則需要兩週。因為天氣冷。微生物菌的代謝就比較慢。在不同的環境,會存活的自會依自然法則存活。
  •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比喻好了,落葉是一依靠空氣,水中,土壤的微生物菌來幫助他分解成腐殖土,那麼在北歐地方所有的植物,動物,微生物菌,一樣在消長循環。因此以生物的功能來講,他並沒有因為溫度而變得遲緩,或是失去功能。
  • 大自然是很奇妙的,但是不用想的太多,或是只相信科學數據。
國泰:秧苗立枯病最常發生在秧苗只有一葉時,這時的高度不夠,無法浸水保溫。2-30 片也許還可以照顧。100 片以上就有難度了。

陳瑞芳老師表示:
  • 剛剛問了禮華,他的經驗是:這兩年初春有寒害的時候,他會講田水多放一些,秧苗基本上看起來都像是枯黃的,而且寒害時間幾乎持續一個月。但是在寒害過後,秧苗就開始轉綠,繼續成長,看來並沒有真正的受損。但是一般的補秧還是有,所以在寒害來秧苗變枯黃,應該也是他們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就像是草皮在冬天的時候會枯黃,到了春天自然會轉綠一樣。
  • 再回到學員的問題,我們用森林腐殖土所培養出來的微生物菌,不管是放到任何地方,或是冬天夏天,它們在土壤裡會因環境而自然消長,我們無需做任何干涉,只是活動力會減弱,就像是它們在沒有食物的時候,會成休眠狀態,但是不會死掉。
  • 謝謝國泰的分享。在泰國,KKF用菌水浸泡稻種2-3 小時,目的在殺菌。同時浸泡在森林多樣性的菌水中,這些微生物菌也會對稲種起一些作用,詳細情況還要再問Daycha 先生。但是當這樣的秧苗種到田裏的時候,肯定對土壤的適應一定比較好,成長也會較強壯,因此想鼓勵種水稻的去實驗看看。溫禮華他們三人已經如此實驗第四年了,沒有發生過病蟲害。
一位宜蘭學員用蚯蚓糞培養的微生物菌水來浸泡銀合歡,但是沒有腐爛,詢問如何是好?

陳瑞芳老師表示:
  • 照理說應該要腐爛才對,或是你應該用落葉腐殖土培養的微生物菌,這樣的菌可以分解樹葉,一定可以分解銀合歡。
  • 假如你是種水稻的話,可以直接將銀河歡前提打入田裏,但是微生物菌水要加多加一倍到兩倍,看你放的量有多少。這次在苗栗苑裡上課的時候,Daycha 先生有提到。有的人太忙沒有時間做液肥,所以直接提早將銀河歡或是豆渣打到田裡面,等發酵兩三周之後,田裡面不再冒氣泡,才可以插秧。
2017年12月:

學員提問如何改善土地䶨性過高問題?

陳瑞芳老師回答:
現在有一些自然的平衡方式建議如下, 1, 種一次綠肥,等長到可以打入田裡的時候,再用我在上課時的建議,先噴微生物菌水,再用機器翻到田裡,這個時候假如能夠放水淹田效果會更快。假如雜草夠多,也是可以的。 2, 用生廚餘也是可以的。這次在苗栗上課的時候,有農友說他沒有時間做液肥。因此Daycha 先生建議他直接將含氮很高的銀河歡打到田裡, 或是買整噸的豆渣(一分水稻田用3-4噸),直接打到水稻田, 但是微生物菌要多3 倍約60公升一分地,利用微生物菌加速這些資材的分解。但是要等兩到三周完全腐熟之後,田裡面沒有冒氣泡,才可以種植,否則會傷根。假如你的田地很小,當然就沒有必要這樣做。 3,要改良土壤,除了養分之外,還要增加土壤中腐殖質,就是稻桿、樹葉碎木的材料,才能夠讓微生物菌繼續繁殖。

學員再問:用乾樹葉或是濕的樹葉?我心裏是想,需要分這麼清楚嗎?現代的農夫理論學習夠多,但是我個人覺得用科學數據及化學理論,反而是障礙,在土壤中,自然界的平衡機制,很多是我們不知道的。但是這個宇宙就是這麼巧妙,只要順乎自然平衡法則中,一切自會欣欣向榮,和平共存。

陳瑞芳老師回答:
  • 聽說其他農法在做堆肥時算碳氮比1:25, 適合微生物菌成長及土壤肥份比率,加入乾樹葉的話是屬於碳源,蔬果皮及廚餘是氮源。我們要做的主要是增加土壤裡面的腐殖質含量,讓微生物菌有食物來源。
  • 但是在KKF農法裡,沒有都市農夫教育背景的農夫們,只是就地取材,將所以可以拿來運用的材料,加上經驗及觀察作物成長,就可以利用自然法則,及善用自然資源,將農作物種的很好,又保護了土地。
  • 因此,當我聽到一些學員用心的計算土壤所需的養份的時候,覺得對學員而言反而是阻礙。
英哲:讚啦!原始森林欣欣向榮,它可能也是透過時間的累積吧!

陳瑞芳老師表示:是的,在自然界物種的自然平衡,消長法則下,形成現在我們所見的森林的相貌,欣欣向榮,而不是一種物種獨佔,而且其中所有微生物菌共存,沒有所謂的好菌壞菌。因此Daycha 先生常說:讓大自然為我們工作,我們只是順應自然法則,不用做太多人為的干涉。

陳瑞芳老師2017/12/18表示:民以食為天,食以安全為優先,吃飽又要兼顧安全,健康,農業真的人類的命脈,如同國防戰備,主宰全球人類的生命安全。





陳瑞芳老師2017/12/18表示:
  • 甘蔗整平、打碎、壓榨成汁,將其沉澱、濃縮再結晶、分蜜,可分別成為砂糖和糖蜜將甘蔗或甜菜製成食糖的加工過程中的副產品,一般是棕黑色黏稠液體。
  • 雲林縣虎尾糖廠是至今仍有製糖開工的糖廠,主要生產的二號砂糖(紅砂糖),糖蜜為製成有機肥的原料,而沃土用於回歸田野改善土壤,再以有機肥種植清潔蔬菜等,形成完整的農業循環經濟,完全不浪費。
陳瑞芳老師2017/12/16表示:

  • 這次課程在宜蘭時,Daycha 先生說在泰國KKF基金會就是用這種方式種水稻,在撒播種子之後30天斷水,但是台灣條件不適合,因為雜草會長很多,這是適合慣行種植。水稻用淹田的方法,是為了控制雜草生長,並非一定要淹田才能種。
  • 另外一個原因,Daycha 先生說,泰國是用機器噴出種子撒播,一個人可以種好幾甲,根系強壯(但會夾帶雜草種子,需要施用除草劑)。
  • 但是台灣用插秧機插秧,基本上將秧苗從秧苗盤撕下來的時候,已經傷到根系。 因此Daycha 先生說用此方法種下去的秧苗,基本上根系已經死亡,需要等到七天以後新的根系才會再長出來。因此先天條件受損,就不適合在三十天之後及斷水至乾,然後再放水淹至潮濕,再放乾,再淹至潮濕,如此不斷反覆至收成。
  • 在泰國基金會用此方法種水稻(類似SRI), 根系可以長到手臂長。我們在2012教學時也介紹過。

2017年11月:

提問:若用市售粒狀有機肥製作有機液肥,請問菌水,糖蜜及粒狀有機肥的比例多少?熟成期要多久...2週?感謝!

陳瑞芳老師回答:
  • 基本上KKF沒有教這種製作方法,但是如果農夫買市售有機肥來使用,因為大部分都是沒有完全熟成分解,因此我們會建議你用微生物菌水將這些粒狀有機肥浸泡淹過,等到熟成之後再使用,因此要看它們的分解已經到什麼程度,也許3-4週都有可能,因為不知其中的成分。所以假如會臭的話就是加糖蜜,至於要加多少,你可以酌量,先重加¼量開始,只要不會臭就可以了。
  • 浸泡微生物菌水的目的是,加速這些肥料的分解,同時施放到農作物上的時候,可以將這些多樣性的微生物菌帶進去作物,幫助農作物成長,吸收養份,轉化養份,功能會比較完整。
  • 假如還要浸泡3-4 週,還不如用所有能夠收集到的生熟廚餘來做。我們都建議不論是用動物或是植物殘餘物來製作,均需30天才能完全腐熟使用。
  • 這個KKF農法是要幫助農民能夠省錢,省工,易學,小規模操作,有效性為主。
分享將已發霉的洛神花拿來做液肥。

陳瑞芳老師回答:
  • 泡微生物菌水可以抑制不好的菌,所以最後還是會平衡。這就是用自然農法的好處,用自然的力量來平衡所有的有害菌,有害物質,及重金屬。
  • 同時假如我們用KKF方法製作的液肥,不管你如何使用,都不會有硝酸鹽過剩的問題,因為在分解這些有機質所產生代謝物的過程,這些有害物質都會被微生物菌代謝掉的,所以用多樣性微生物菌是重要的關鍵。
陳瑞芳老師2017/11/27表示:示範這次課程送給你們的竹山腐殖土,培養的微生物菌水照片,是在高雄杉林的黃永吉用山泉水培養出來,與其他學員的做比較,很明顯看出上面好氧菌繁殖的很好。



2017年9月:

提問阿勃勒莢果也是利用皂素物質來殺死福壽螺嗎?其他青蛙、水蛭、水蚯蚓等軟體動物也會被殺死嗎?


陳瑞芳老師
回答:
其實阿勃勒莢果作用是讓福壽螺昏迷,假如沒有撿起來,泡太久則會死掉。我們是建議將泡好的阿伯勒水倒在有福壽螺的地方,但是要實驗看結果如何。我們只有在桶子中實驗,結果發現福壽螺先是昏迷浮起,過了一兩個鐘頭就死亡。基本上是局部控制福壽螺,並非全面的水田,目前並無看到田間生物,例如青蛙死亡的現象。我們今年10月上課,實作會示範如何用敲碎的阿伯勒莢果浸泡出汁液之後,來控制福壽螺,以替代苦茶粕。


用雞蛋牛奶來做荷爾蒙液肥。


雞蛋賀爾蒙液肥,水稻結穂𢓭噴灑可增加產量。 製作二週後噴灑作業。蛋殼都被分解掉,可見微生物菌的功能多強。


這次巡迴課程要用稀釋20倍的微生物菌水來浸泡稻穀殺菌,然後用來育秧苗的練習。 這是雲林的程永進,溫禮華及林家良的實驗,已經做了三年了,從來沒有稻熱病。


福壽螺的防治對策: 裝配五英寸的水管在出水口裝上網袋,捕捉福壽螺。

2017年9月:

  • 若要學習育秧苗,應該找我們台灣本土的農夫來做,因為這個需要時間及觀察,沒有辦法現場動手做,就可以看到成果。
  • 進階課程不好安排,例如雜交育種是KKF的專長。 KKF的基本學習而言,其實種水稻的最該學習的,就是如何選種,我們才能夠在田裡面將最好的品種留下來,適應這塊土地,而且可以長得更好。
  • 到目前為止,有作選種的學員非常少,能夠做到成功的更少。也許我們可以拿一些稻種在現場做示範,例如稀釋微生物菌水20倍,浸泡3小時來殺菌,然後放到秧苗盤育秧苗。
  • 假如幾個點可以準備的話,也許選幾個縣市做代表練習。 微生物菌球的部分,這一次在課程中是可以安排,但是要每個點,他們自己去準備黏土及米糠。

  • 我並沒有深入了解酵素團的農耕方法,但是在LINE上以前看過很多,酵素裡面並沒有太多的微生物菌,但是植物酸比較高,對平衡土地的酸鹼值是有幫助的。他們只有說酵素非常好用,但是並沒有深入解釋其中的生物化學作用。
  •  將微生物菌稱為肥料是不對的,這是商人的廣告名詞。我們學習KKF的人,最主要就是了解微生物菌在土壤裡面的功能,以及在整個生態環境,地球的作用。
  •  現在了解微生物菌功能的廠商比較多了,才會出現這種商品名稱,但是我們農夫還是要了解其中原由,不要被商人誤導,重點還是在未污染的森林的多樣性微生物菌,不應該使用大量單一的微生物菌在肥料中,這也會造成生態環境的不平衡。
  • 你(黃永吉)已經用KKF的方法45年了,可以比較作物生長的不同及土壤的狀況。
    黃永吉答:我的土地明顯比同區其他地都要好。

2017年1月:

提問農友好奇植株有「瘋叢」的問題。

陳瑞芳老師回答:

  • 基本上感染了病毒,但是為何在正常情況生長,突然會有「瘋叢」現象? 基中病理現象機制為何? 應該是土壤,水源,空氣,有一些化學物質(可能是化肥或是農藥)是植物無法適應或是代謝掉,因此讓植株生長因子混亂,無法正常生長。就像是人纇因為農藥,化學劑的危害,身體產生過敏,上吐下瀉,甚至中毒現象一樣。
  • 地上舗不透氣的塑膠布(看到他的照片地上是塑膠布),土地更是無法呼吸及透過雨水代謝因為分解肥料產生的有害物質。在溫室或是網室種植,不論是化肥或是有機肥在分解成可以吸收的養份時,會有一些化謝物及氣體產生,因空氣無法流通,又無雨水的淋洗,土壤及空氣中充滿很多毒素。這就是溫室網室幾年後土地酸化,鹽化的原因,也就是植株產生病變的原因,就像是人類的癌症。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世界有機大會OWC安排KKF自然農法五個生態農場的生態之旅(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Kwan Foundation、簡稱 KKF)農法暨在臺教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