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友們討論台南16號稻米KKF自然農法種植經驗

 

台南新東國小教師李榮宗:

  • 水稻自行選種有好有壞。缺點是口感食味較難確定,但試了三期,台南16號味度值皆在85以上。(編者說明:Daycha先生指出留種選種方法之一,是要經過試吃。) 優點是產量 抗病力大增 產量可增加一成有餘,但樣本不足,難成定論。
  • 目前,我們的樣本稻都是自己選種自己育苗,但因實驗田更換,所以重新開始鑑測。
  • 若大家不嫌棄,我們的實驗田可以供大家觀察。面積 水田兩分,旱田0.7分。水田有27個稻品系,菱角,荸薺。旱作有番茄,玉米,甜瓜,薑黃,葛鬱金,地瓜,砂糖橘等。全是自然農法栽植。
陳瑞芳老師表示:

  • 謝謝李老師的分享!而且在水稻的實驗上有很好的經驗及紀錄,種水稻的農夫確實是應該到台南來上課,同時可以參觀李老師的實驗樣品系。
  • 這次在台南的課程,歡迎想對種植水稻深入研究的人,到台南來上課,可以從李老師這裡學到很好的寶貴經驗。我們可以安排下午到田間的參觀,及李老師的示範。
  • 以泰國KKF20多年的實驗經驗,稻米經過3年選種之後,確實可以達到適應土地環境,產量增加,病蟲害減少的目的。
  • 同時在經過三到五年,以增加微生物菌的多樣性,及將每一期的稻桿打入田中當基肥的做法之後,幾乎可以完全不再施放肥料,就能夠種植,這是泰國實驗之後的結果。
紘偉:台南16號是易倒伏的品種,在產量方面有一些瓶頸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李榮宗:
  • 台南16號 容易倒伏沒錯 , 但要種到完全成熟且不倒伏 ,用微生物自然農法 ,最高產量可達14刈---一分地1400台斤。且味度值可高達85以上。若自產自銷,如此產量利潤可觀--水稻而言。
  • 其實,我五年來,每年種兩期水稻,全以台南16號為主力,全是使用微生物自然農法。我喜歡自然生態,所以,我會注意水稻生態,會注意營養生長與繁殖生長的問題,會留意各生長期所需養份,然後尋找含有各期水稻生長養份的自然資材--周遭容易取得的,將資材交給微生物分解,再放入田中。我觀察水稻生長狀況,翻閱文獻記錄,發現許多病蟲害是使用化學肥料,植株密植所造成的。其實水稻不需太多肥料,現在的慣行田產量常讓農改場人員搖頭---重肥重藥的結果,當然品質也不好。因此,我們今年最高產量一分13刈多,與合理施肥的慣行台南16號---按農改場的標準施肥,甚至差不多。
  • 所以,微生物自然農法是可以種出一定產量且品質優良的水稻。且因養份不像化肥容易超標,所以,病害較少,也都能用微生物抑制。蟲害除褐飛蝨外,並不嚴重,冥蟲可用水位抑制,其餘含褐飛蝨皆可用微生物調製的糖醋液來抑制。
  • 事實上,本會(我是顧問,但未正式加入會員。)所使用的微生物菌較類似土著菌---當地菌種--我以學校落葉堆取菌--道地的土著菌種---目視(未必準)放射菌。
  • 在微生物的學術中是沒有公母菌的--這是民間稱呼。
  • 微生物的使用當然用噴的最好,當然這邊噴那邊也要噴。我們要加強的不是微生物有沒有效,而是微生物是什麼?如何用?哪些可用?作物生態如合?各生長期的天敵是什麼?天敵何來,又如何抑制?原理如何?如何掌握作物營養生長與繁殖生長的契機,增加產量又風味佳?如何掌握活化土壤與水份含量,微量元素如何補充....?
  • 總之,微生物自然農法對我來說是一套資材費用少.品質好,又友善土地的農法。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重點在通達,在科學。
勝華:我台南16號有8_9刈就偷笑了,可能是我較懶惰吧!

李榮宗:
  • 地域不同。分糱不足。老實說分糱要足,要淺植,叢株要越少越有利分糱,水位1公分即可---但容易長草。分糱數大約可達25枝,再多就難控制品質與齊熟了。
  • 還有出穗授粉期水要夠,否則壓力不足,影響開花授粉。
  • 一般來說,水稻產量西部高於東部,南部高於北部。
紘偉:台南16號有8_9刈在第二期是可以接受的,在第一期會被老農夫嘲笑,我在今年第一期4分地就收了3280公斤乾穀,因為易倒伏而提前收割,研究員跟我說比平常的有機多11%,我家的慣行老農都不相信。

李榮宗:
  • 還有要注意徒長問題,雨水多,氮肥就多,若天陰暗,水稻徒長葉下垂時。要給點草木灰--灰燼,補充鉀肥,這樣莖桿較壯,比較不會倒伏。
  • 當然,水位控制要注意,長時期高水位是容易倒伏的。
秀珍:屏東地區第二期不管無毒或慣行都很多黑粒!

李榮宗:若有葉鞘枯病就是元兇之一,風大稻穀摩擦也會如此。自然因素無解,調整種植時間避開風期。若是葉鞘枯病,可用木黴菌或糖醋液試看看。這是我本期的防治重點,我的實驗田不嚴重,所以都忽略了。

勝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較懶一直維持高水位,曬田又晩了幾天,插秧到現在抽穗還沒除過草,產量少是正常的。

李榮宗:兩難啊!我這期也在試,前23天除剛插完秧三天,維持高水位抑制雜草,接著1公分水位,再晒田。草控制了,接著看產量啦!

陳瑞芳老師表示:謝謝李老師分享這麼多寶貴的種稻經驗,李老師觀察細微,對水稻的生長及病蟲害的控制,不只是從傳統的種稻經驗,還從實際的生長及生態,養分,氣候溫度來觀察,才能看到其中影響機制及變化。 種水稻的農夫們,歡迎10月到台南後壁和老師一起觀摩學習!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世界有機大會OWC安排KKF自然農法五個生態農場的生態之旅(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Kwan Foundation、簡稱 KKF)農法暨在臺教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