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吉安鄉在KKF農田有害氣體排放及固碳能力檢測二年計劃簡介

陳瑞芳老師介紹在花蓮吉安鄉在2024年12月8日談好的KKF農田(有機)有害氣體排放及固碳能力檢測二年計劃。

在這個群組中有東華大學的兩位教授(一位是工業學院副院長及洪耀明教授主導,一位南華大學的陳柏青院長,及幾位碩士研究生,還有協會花蓮區的區長鍾曜任(負責培養菌水及液肥),副區長小彭老師(觀察及報告)來協助實驗田。

我們的陣容非常齊全,也非常感謝他們願意花時間來為KKF做這個實驗,其中最主要的規劃及研究者是台灣最有經驗的碳滙及碳盤查的洪教授,是因為這次的生態之旅才得以認識他。希望在實驗之後得到科學數據,建立更完整的KKF農法對土壤及環境的成效。

這次到花蓮收穫很多,首先要謝謝阿貴師兄介紹楊大哥給我們認識,我們才有機會在花蓮做KKF農田有害氣體排放以及固碳的檢測實驗。

也要謝謝洪老師,張院長及她的助理,還有楊大哥以及會來協助的政德,以及KKF的鍾曜任,都將農地地點,合作協議,耕作方式解釋清楚了。還有一位KKF的彭蔚榕(國中老師住吉安,曾經以KKF種稻6-7年)也會過來巡視一下微生物菌水和液肥的桶子,以及農田狀況,隨時向我們報告,例如雜草太多,還是福壽螺太多,他願意幫我們做巡視農田的工作,若有狀況再來處理。


最主要還是要感謝洪老師對KKF農田檢測實驗的協助與規劃,還有在東華大學內部實驗農場建立一個小型的KKF農田技術操作程序。也要謝謝張院長讓她的學生來協助,未來會為KKF培養的微生物菌水做檢驗,建立數據資料。



也感謝楊大哥願意提供他的農田作為實驗,右邊一塊是維持他原來的慣行操作,另外左邊高一點的一塊是從明年一月轉作KKF的自然農法。每一期稻作我們可以付$18000的租金給左邊這一塊田。由楊大哥負責整地,插秧,和收割。收成之後,我們會付$18,000的租金給楊大哥,然後稻子歸KKF。到時候我們可能會做日曬米,然後設計標籤,假如東華大學同意我們在規劃貼紙的設計以及農產品內容,我們再來印製。這一塊K K的實驗田,會由住在瑞穗的鍾曜任下週在農田旁邊放置兩個藍色的桶子,一桶製作微生物菌水(40公升即可,桶子50公升)一桶製作液體肥料(桶子100公升)。他會記錄每次製作的時間,材料內容及重量,po在這個群組,看是由他來做紀錄,還是由張院長的學生來記錄。


目前計劃以KKF技術操作的農田過程如此:

  

 
 



 

1, 在楊大哥放水之後,由鍾曜任將40公升的微生物菌水和80公升的綜合液體肥料放到田裡,再請楊大哥打田,將所有留在田裡的原有稻桿(重量?),微生物菌水,和液體肥料一起打均勻,之後再插秧。稻子品種和隔壁的慣行需同一品種。

2, 在成長期間由小彭協助巡視農田,在此群組中協助𣿬報狀況。

3, 在稻子結穗之前,請鍾曜任再培養一桶40公升的微生物菌水,和80公升的綜合液體肥料(一個月前製作),再將它們放到這一分地的田裡。施放液體肥料一週之後才可放亁水,等待出穗。

4, 收割之後可能請政德協助計算濕穀的重量,和烘乾之後的重量。到時候再來討論如何包裝及標籤設計。

5, 這個實驗計劃是以一年種稻兩季,一共是兩年的實驗。第二期的稻子楊大哥取消休耕的計劃,繼續耕種,所需費用是一年要補貼休耕一期4500×2=9000元費用給楊大哥,至於收購試驗田的稻米,可按60斤裝/1800元,視產量收購。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世界有機大會OWC安排KKF自然農法五個生態農場的生態之旅(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Kwan Foundation、簡稱 KKF)農法暨在臺教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