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5的文章

東華大學擬提交「KKF實證成果與區域擴散構想」國際合作計畫申請

  東華大學農業永續 KKF微生物農法 廚餘減碳土壤再生 在花蓮縣環保局補助支持下,由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洪耀明教授主持之「KKF微生物菌水與廚餘液態處理示範計畫」,於7月完成收割試驗田水稻,並自2025年6月23日至7月23日順利完成五場實作型教學課程,展現社區型廚餘去化與碳減量的具體研究成果。 本計畫導入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 Kwan Foundation, KKF)所倡議之自然農耕技術與精神,強調友善土地、減少環境破壞與污染的永續農法。透過天然菌源培養、好氧發酵與液肥回用技術,將日常廚餘轉化為可直接施用於農田的有機液態肥料,結合環境教育與資源循環的雙重效益。 五場課程由東華大學理工學院副院長張瑞宜教授、環境暨海洋學院洪耀明教授,以及「新良食.淨土文化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陳瑞芳老師共同授課與實地操作示範,並與南華大學陳柏青院長合作,學員涵蓋社區居民、環境教育工作者、學校教師與農民代表。課程內容包括菌水製備、廚餘投料、供氧管理與液肥應用等關鍵技術,並深入探討好氧發酵在抑制甲烷(CH₄)排放方面的成效,突顯其在降低溫室氣體與全球暖化潛勢(GWP)方面的重要應用價值。 為驗證實地應用成效,東華大學與「新良食.淨土文化推廣協會」合作,在花蓮縣吉安鄉設置KKF農法示範試驗田,並於7月完成第一期稻作收割。實地觀察結果顯示,施用菌水液肥能有效降低病蟲害發生率與化學肥料使用量,同時提升農地健康與碳效益。 此外,團隊於2025年5月前往宜蘭縣,執行田區土壤品質分析,比較實施四年KKF農法之有機田區與慣行農法田區的差異。結果顯示,KKF有機田區的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達4.72%,顯著高於慣行田區的3.81%,證實土壤碳儲存潛力與微生物活性明顯提升,展現高度的再生能力與固碳潛能。 展望未來, 東華大學碳中和研究中心 將以本次KKF試驗成果為基礎,持續推動微生物菌水與廚餘液肥技術導入各級學校、政府機關與社區場域,協助建立菌水自製與液肥轉化流程,並培育基層操作人才,打造具擴散性與永續性的農業轉型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東華大學永續發展中心已正式加入 全球「千分之四倡議(4 per 1000 Initiative)」 ,響應聯合國提升土壤有機碳0.4%以對抗氣候變遷之全球行動。校方亦規劃於本年度提出該倡議下的國際合作計畫申請,提交KKF實證成果與區域擴散構想, 讓世界看...

2025年7月26日,菲律賓大學教授訪問億豐昌畜牧場

圖片
 菲律賓大學教授訪問團文化之旅 豬糞.沼渣.沼液.無味無臭澆灌園區

2025年7月23日,環境部王司長參訪億豐昌畜牧場

圖片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I5-PQ82SgwFIZaQd5lKA3WsAzoUBDM3H/view (第10:14分鐘,有億豐昌畜牧場場長蘇翊緯的經驗分享。)

2025年7月23日,陳瑞芳老師大推花蓮學員KKF農法種植口感絕佳的珍珠芭樂

圖片
昨天(2025年7月22日)我們在富源的課程上, 田舒酀 帶了一顆她種了三年第一次結的芭樂來送我,我請她切成25小塊教室的學員,每個人都嚐了一口,真是非常好吃又很甜,口感比較輭,沒有珍珠芭樂那麼那麼硬。再兩個星期之後就可以採收出售了,住在花蓮的朋友想要嚐舒酀的用一次微生物菌水和一次魚肥,沒有其他的除草劑及化學肥料種出來的芭樂的人,要盡快向她下訂單,以免向隅喔!他是在2024年的11月在瑞穗來上課程,一直到今年才開始嘗試在剛剛種三年的200棵芭樂園施灑微生物菌水和一次魚肥,就可以長得這麼好吃,我實在非常意外! 他另外還種了200顆的柑橘,我要她今天趕快培養一桶微生物菌水,七天之後就可以浸泡熟透的香蕉,經過一星期之後,拿來噴在水果表面,或是根部,可以增加芭樂的甜度及柑橘的甜度,希望來得及趕得上出售。我已經向她預購10箱3斤重的芭樂(約七八顆)寄給親戚朋友。 舒酀第一次種農產品,非常羞澀不懂得銷售,因此我在這裡向所有的學員大力推薦,沒有吃到的肯定會後悔!下面是 田舒酀的連絡資訊:0919-913-420、jj886chen@gmail.com 。 陳瑞芳老師7/27補充:花蓮鳳林田舒酀目前有200顆芭樂園/水蜜芭樂,她還有200顆的橘子。有興趣的可以直接向她訂購,她說因為要兩週後會收成,要看當時的市場價格才能夠訂出價錢,不過一箱約四到五斤,約八九個芭樂,連運費在內可能$500上下。 2025年7月22日,花蓮更生日報:東華驗證中心推廣KKF自然農法

2025年7月22日,花蓮更生日報:東華驗證中心推廣KKF自然農法

圖片
  東華驗證中心推廣KKF自然農法   by   葉 文杰     2025 年 7 月 22 日   in   花蓮地方 ,  花蓮新聞 圖:國立東華大學驗證中心於七月十八日舉辦「KKF自然農法」推廣活動。(東華大學/提供) 為協助東部農友掌握低成本、零污染的有機耕作新技術,國立東華大學驗證中心於七月十八日舉辦「KKF自然農法」推廣活動,特別邀請「台灣新良食.淨土文化推廣協會」創會長、KKF自然農法在臺推廣中心總召陳瑞芳擔任講師,分享源自泰國「米之神基金會」Daycha先生推廣逾二十年的自然農法經驗。 活動中,陳瑞芳講師深入淺出介紹微生物菌水的製作方法、天然液肥的應用與土壤活化的技巧,並搭配在地農友的實際應用案例,展現KKF自然農法在臺灣各地的實踐成果。更貼心的是,講師當天特別準備了腐植土分送給每位學員,鼓勵大家將課程學到的知識帶回家親自嘗試,讓理論與實作在生活中真正發生。 本次課程吸引來自花蓮各地的農友參與,其中不乏產銷班成員、地方農業單位代表、養蜂場經營者、食品業者等,展現出KKF自然農法在不同領域間的高度關注與實用潛力,透過現場交流與實作體驗,學員們紛紛表示收穫豐富,對自然農法的可能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KKF自然農法的核心技術只需一捧腐植土,搭配糖蜜與米糠,就能培養出一大桶富含多樣微生物的菌水,日常的農業與生活廢棄物,如稻桿、雜草、廚餘、蔬果皮、豆渣、魚內臟、雞蛋殼等,都能作為微生物的養分來源,透過這些自然資源的轉化,農友不僅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土壤活力,還能強化作物根系,提升抗病力與產量。 這種農法不需要依賴農藥或化學肥料,甚至連肥料都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幾乎零成本就能養好土壤、種好作物,不少學員在課後表示,透過這場課程才發現,身邊的資源原來就是最好的肥料來源,不但省錢,還能讓農作物吃得健康、消費者吃得安心。 國立東華大學驗證中心表示,東部地區有機與友善農業發展潛力巨大,驗證中心不僅提供農產品有機驗證服務,更積極引介多元的農業技術與方法,協助農友突破成本高、轉型難的困境,KKF自然農法,就是一個讓農友輕鬆上手、又能兼顧環保與收益的選擇。 國立東華大學驗證中心近年持續關注東部地區農業的多元需求,致力於推廣各種有機與友善耕作的實用技術,讓農友在轉型有機的過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洪耀明最新研究指出,宜蘭KKF試驗田土壤採樣分析得知其有機質與碳含量較高

圖片
東華大學洪耀明教授發文: 因爲瑞芳堅持,及眾多人付出,終於有收穫。 KKF試驗田收割 昨天(2025年7月19日)去慈濟基金會阿貴師兄的家,確認家旁約0.7分地,作為KKF試驗田。

2025年7月27日,新良食-親子體驗收稻趣

圖片
讓我們一同來支持友善環境耕作米食文化、學習如何保護土地,珍惜生態環境平衡~ 推廣KKF自然農耕技術與精神 帶入食農教育課程、讓親子們學習到只要有您的付出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穫、了解新良食主義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體驗内容: 傳統米食文化 收稻體驗 捆稻草 日期:114/07/27(週日) 時間:上午09:30 報到 ~ 11:30 結束 地點: 302新竹縣竹北市尚義街426巷30號前旁( 新良食農遊趣 ) 請連結導航 https://maps.app.goo.gl/7co4UR2nydYvuuNw5 費用: 每組500元(最多5位)(可自備午餐、野餐地墊) 同組超過限定人數,每位加收100元。 一組1位代表報名即可 (現場繳費) 報名連結方式: https://forms.gle/rrq73MgmeEw4FPz18 PS:此為友善耕作環境,請自備環保餐具及水杯 建議自備工具及用品 雨鞋 遮陽帽 防曬帽、袖套 手套 水杯

2025年7月15日,KKF自然農法與億豐昌畜牧場環境教育之旅(陳瑞芳、蘇翊緯老師主講 南華大學支持)

圖片
 KKF自然農法與億豐昌畜牧場環境教育之旅 2025年7月15日(二)09:00〜16:00(08:30開放簽到) 地點: (上午)南華大學學海堂  2樓S201教室(報到處) (下午)億豐昌畜牧場  (雲林縣四湖鄉蔡厝路101號) 主講人: (上午)陳瑞芳老師 ( KKF自然農法在台推廣中心-總召; 台灣新良食・淨土文化推廣協會創會長) (下午)蘇翊緯老師( 億豐昌畜牧場 場主) 指導單位 :教育部 主辦單位 : KKF自然農法在台推廣中心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USR計畫-推動在地社區農業碳中和 協辦單位 : 南華大學永續中心、億豐昌畜牧場 本活動可認列環境教育認證時數 聯絡人 : 南華大學科技學院USR助理林先生   05-2721001#3421

2025年6月30日,宜蘭大學陳永松教授參加國立東華大學第九屆永續發展與綠色科技國際研討會的海報論文評比

圖片
  6月30日東華大學研討會上,洪耀明老師頒感謝狀給陳永松老師 陳永松教授在評比海報中 以下是陳永松教授的拍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