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大學陳永松教授紀錄訪泰行2024年2月15日的活動:
參訪皮集(Pichit)省Pichit市)座落於 Poopratup chang 區的柚子/柑橘農場
人生一次解鎖官能品評了泰國五大柚子品種,只能說滋味甜美各有特色而我們也各有所好。繼之實地參訪柚園了解他們與台灣不同而獨特的管理方式。
下午到皮集市Pootalae District(普塔萊區)的棗子(monkey apple)農場參訪一蜜棗園(印度棗),碩大如綠蘋果的外形著實令人驚豔,一嚐之下其脆甜度之口感猶如高雄大寮月照農園發仔(@朱明發)的蜜棗差可比擬!但不知是他們泰國農夫育種技術太厲害還是氣候因素使然而有外形如此大的差異。之後也實際進入到罩了大網防蟲蠅的棗園現場參觀,除了有結實纍纍的大蜜棗,在果園邊角也有一株野生型的小果蜜棗,試吃幾粒發現其滋味不一,但Decha&Bae則在此搖晃了樹身以收集了一大袋樹上&樹下的落果,原來他們是要各別取回到KKF中心&自家果園進行育種,因為KKF遵循留存較佳的5%原則,其中有95%的育種(苗)最後是註定要被淘汰的,不知這是否就是現代植物育種學中的古老農業智慧?
現場有幾種柚子?
官能品評前的準備
考試官開始剝各類柚子...一旁有幾瓶H2O是做為下一批品評前的歸零漱口專用溶液。
在中國甚受喜愛的品種golden white
甜度甚高的honey white
柚子識別鑑定
左為在地終年可收的Thakoi (由當天中午用餐的Thakoi village命名而來)
中為golden white
右為甚受節慶歡迎果肉紅艷的red rubby
柚子重組品評辨識

柚子官能品評開始

中間的red rubby及其上頭來自同類同一粒柚子但接受不同日照強度而呈現不同對比的果色。

新品種Cuccumber white

瑞芳總召以台灣伴手禮致贈柚園女主人

看此農家擁有多部機械化的農用機顯示彼等務農應有殷實的農家收入

此柚園就地取材了在地的雜草做為樹下堆肥的資材

既然有新植株取代顯示了原有可能病死或品種不良/生產不佳而遭汰除的植株

樹幹底層顯示的紅色斑塊說是灌溉水源多含鐵質之故

柚果上的鐵鏽應是灌溉水源多含鐵質之故

柚果上的鐵鏽近照

我們討論了麻豆文旦老欉與泰國柚之間的差異

Decha背後的柚樹僅只十年左右竟已如此高大,所以這邊不強調老欉的細緻果肉,一般待樹齡達20-30齡即著手換植新穎的品種。

一般果樹幼欉不留果以利其主枝優先生長

終年大小果皆有的柚樹品種在管理上較費工夫

農家的"玩具"顯示一定的身家
猶如兩粒花生的樹瘤
是生產者也是收購大盤
魚肥加入菌水後約一個月即被轉化利用且無異味(影片)
此處看似茂密的萊姆也肇致結果不多所致
即使是鬥雞類的母雞&小小雞亦會互鬥
柚樹即使終年可開花結果但在旺季時的結果率(數)仍較多
中間一串如此多的柚(幼)果不須疏果或予以理會,僅靜待營養不足之果粒自然落下就是。
把握現場可請益的機會
可供柚農棲身的農舍也須好好管理
前方除了是典型的草生栽培樣區,每一行柚樹皆有如護城河的機制以防過多水分積聚於根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