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陳裕雄KKF農法的烏龍茶,以及各地農友農產品的好滋味
陳瑞芳老師表示:
分享一件事,在12/4 我回台的第二天,姐妹姐夫舅媽表妹來到淡水我妹妹家聊天敘舊。當我妹妹將泡好的茶拿上來時,我喝了幾口,我問說這是哪裡的茶葉?她說她也不知道是朋友送的。等我看了茶葉盒之後,心想這好像是陳裕雄的茶,就立即拍照片問他,果然真的是他的茶。
茶盒背後還有自然農法四個字,當時桌子上我們正在吃著員林芭樂一姐黃采晨寄來的用微生物菌水和魚肥種出來的芭樂,旁邊還有一箱蔡瀧賢寄來寄來得獎的芋香米,上面有KKF自然農法幾個字,還有栗子地瓜。我當時真的百感交集,心想在台灣推了10年的自然農法,現在在我的家人桌上,我都可以吃的,到真的是太幸福了!也非常感謝大家這10年來的支持,不斷地用辛勞的實作經驗來證實這個農法是有效的,而且節省很多的成本及時間。最重要的是用最自然的來自在地山上的微生物菌來修復,淨化我們美麗的寶島的土地。
當我在喝茶及吃芭樂的那一刻,我的心裡真的是非常的開心,同時也感謝Daycha 先生來到台灣所教導我們的這一切,這也是台灣所有出於良善本心的農夫,以愛人愛土的心,所以創造出來的成果。我對所有以自然農法種植的學員們致上最高的謝意!相信老天,宇宙,神也會守護著台灣!
再繼續分享那天在我妹妹家所喝到的烏龍茶。我是一個完全不會品茶的人,但是那天喝了幾口,覺得它的味道不像是一般的單一口感,,而是兩種或是三種不同的有層次的口感,我當時覺得很奇怪,怎麼會有這種茶呢?才會問說這是哪一家的茶。
昨天下午找到製茶的原始人,就像是藝術家有他自己的獨特出產的創作品一樣,應該可以這樣形容吧!
當時都已經天黑了,我才開車抵達北埔陳裕雄的製茶廠,和他談了一些茶經之後,才發現原來品茶有這麼深的學問,而且製茶的功夫更是不可小看。至於製茶的人也要看他當時的心境,是快樂還是憂愁,從採葉,曬乾,烘焙,捻柔,發酵,微生物菌的種類,都關係到這個茶的產品品質,簡直是太玄妙了!欲聽結果如何,請聽今天晚上的下回分解。哈哈! 山上的微生物菌,在製茶的過程也扮演了很有趣的角色。
續: 早期裕雄因為堅持種茶不噴農藥及使用化肥,和他爸爸的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在那段期間他非常的努力,也專研各種自然農法如何來種植茶葉。記得在六七年前他來學KKF之後,開始常使用微生物菌水及自己做的魚內臟豆渣的液肥用在茶葉的栽培上。 我曾上大雪山看他的茶園,據說當時他在每一顆茶樹旁,挖一尺深的洞,在裡面放一坨自己做的像牙膏狀的豆渣液肥。後來發現會危害茶樹的蟲就去吃那一坨液肥,而不再吃茶葉,因此才有的收成。 根據他當時的栽培研究,發現微生物菌確實對改善土壤,預防病害確實有一些幫助。但是因為多樣性微生物菌在土壤中吸收,轉化,合成新物質的能力很強。有施放微生物菌水的茶樹,在製成茶之後,會有多重次的口感而不是單一的口味,因此他的客人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後來他就比較少用微生物菌水了。我想我那天喝到的烏龍茶應該是有施放微生物菌水的吧! 我我覺得微生物菌的作用非常的微妙,這就是我想要觀察,當土壤裡增加多樣性的微生物菌之後,對農作物口感所形成的影響,這是非常有趣的。 另外裕雄也分享很多他以自然生態種茶及野放的心得及成果,一面品茶,一面交流,非常享受。所以結論是,當你用你的味蕾來品嚐依不同季節,心情,溫度,捻柔,發酵而製作的茶葉時,絕對不能和俗人共享!
林蔚荃回覆:
老師您好也可以從茶樹的栽培來看茶的滋味喔
劉東啟教授演講-[烏龍茶的滋味-有機栽培之道]-01
https://youtu.be/As049Ur-cWM
劉東啟教授演講-[烏龍茶的滋味-有機栽培之道]-02
https://youtu.be/cOwaCC-P7wg
劉東啟教授演講-[烏龍茶的滋味-有機栽培之道]-03
https://youtu.be/drWyWm_0RMc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