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cha 先生回答嚴重稻熱病及白葉枯病的問題
陳瑞芳老師提問:
近日到宜蘭黃政莊的家,與宜蘭區的學員做一些分享與敍舊,也討論一下種稻發生的狀況,也看到從KKF第一年在宜蘭首次做種稻實驗的伙伴林崑陵先生和宜大的陳永松老師,黃政莊,至今已經10年了!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同時也證實KKF的技術,稻米確實可以在不用化學藥劑化肥的情況之下種植成功。 同時我也提出在桃園龍潭的傅嘉全在轉型成KKF之後所種植的台梗9號,很成功地種植了四五年,一直到兩年前,因為產銷班的要求改種高雄147,結果因為稻種不適應北部的寒冷溫度以及陽光沒有南部充足,而產生很嚴重的稻熱病和白葉枯病。他們已經有慈心有機認證,土壤也施用微生物菌水7,8年,也許我可以和泰國的Daycha先生聯絡,找到為什麼在改變稻種之後會產生這麼多的問題?基本原因是沒有適地適種,這是主要因素。 但是我的疑問是,一塊土地在施放多樣性的微生物菌水七,八年,為什麼在改變稻種之後會產生這麼大的不適應性?7,8年前傅嘉全在由慣行轉成KKF之後,6分地的慣行有稻熱病,田梗之隔鄰田的6分KKF田則完全沒有稻熱病,而且完全適應,成長健康。這個問題農改場的回答是,高雄147不適應北部的氣候。但是沒有想到二年的種植,病害一直沒有改善。計劃明年再回到台梗9號。 有人可以提供意見嗎?
陳瑞芳老師表示:
在向Daycha 先生請教關於桃園學員種的高雄147,這兩年發生的嚴重稻熱病及白葉枯病的問題,原本在5年前由慣行改成KKF自然農法,種台梗9號非常成功,而且不受鄰田稻熱病的影響。但是在二年前應團隊要求試種高雄 147之後,病害嚴重,不知如何改善。
Daycha 先生的分析是這樣,Daycha先生是稻米專家,在以往來台灣教學的時候,很清楚的告訴我們KKF的技術有下列幾點,
1, 學習防治蟲害,是小學生階段/在稻田中觀察蟲害的種類,注意植株的間距,什麼是好蟲壞蟲,若是好蟲數量多於壞蟲,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的蟲害防治。 2, 學習改良土壤,是初中階段/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多樣性微生物菌的添加。 3, 學習選種來適應土壤,這是高中階段。 如果我們改變種植的稻種,假如是因為稻種不能適應這個環境的天氣,溫度,濕度的話,我們就要考慮要尋找適應這塊土地的稻種,就是適地適種,這是基本原則,而不是改變外在環境來適應這個稻種的特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