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稱採集原始土壤或森林腐殖土而非找菌種
陳瑞芳老師表示:
@里山別業,不清楚你是否去年的新學員,我們再溫習一下講義上的照片及說明。
展民說的對(腐殖土宜又黑又鬆者為佳;腐殖土摸起來應是粉狀的)。
一公克的腐殖土有上兆的微生物菌,大部分都是肉眼不可見的。假如你有看到白白的菌絲,表示這一類的菌在這裡特別旺盛,因此我們不特別強調有看到白白的菌絲。能夠把樹葉分解成細細的腐殖土,表示它需要多樣性的微生物菌在上面工作。
謝謝大家播出時間來學習採取森林腐殖土,其實宜蘭還有很多山區烘爐地,神袐湖以及太平山,都有很好的腐殖土,你們有機會還可以再去。
等你培養好,到時候可以Po出來給大家看一下嗎?謝謝!
(2020/2/4 Jane Chen: 我想補充一下,不要將採取森林腐植土看的很困難,只要去認細細黑黑的腐植土,在各地山區高度500公尺以上稍微平坦的樹下都可以找到,地勢陡峭的會被沖走。
同時在用辭方面我希望不要說找菌種,或是對的菌種,我們不是醫學研究人員,我們也不是在找那些特定微生物菌。當時Daycha 先生在自然界所領悟的是,會附著在原始森林樹葉上的微生物菌必定是沒有被破壞的,多樣性的,自然平衡的。
在提供糖蜜與米糠等食物之後,這些活的微生物菌自會繁殖成長,而且在桶子中互相消長(弱勢的的會被消滅)。在自然界中,我們認為的好菌,會壓抑壞菌,才會成現現在的森林狀況。
自然界也以腐敗惡臭黑灰的呈現來表示這是不好的。因此我們到了山上從附近的環境就可判斷這個山區是否植物欣欣向榮,平衡生長。
地球上所有的動植物都會被分解,成為最細小單位/養份,但是這些微生物菌(包含細菌)也被稱為壞菌才能分解物質,因此在自然界中沒有所謂的好菌壞菌,每個菌都擔任不同的腳色分工合作。
我們只要看結果是否平衡,欣欣向榮,那麼植物就是在一個供需平衡的環境成長。
這些上兆的,無法辨識的龐大的微生物菌群,在自然界扮演生命循環生滅的角色。上次已經提過。
我們要想像這些微生物菌在空氣,水,土壤,任何地方無所不在,同時也在進行分解,合成,轉化等生化作用,並且形成新的物質,產生抗體。在自然界連打雷都會產生氮降下來,所以我們不去研究科學數據,只要看結果,然後用這些觀察到的方法,來幫助我們種植農作物,就是自然農法。)
(2020/2/4 Jane Chen:曾經在太平山採腐殖土,是我看過最沒有被污染碰觸的,但是我們要離開步道,走入森林約10公尺,避免有人發現,因此只採在上面很淺的腐植土,細根很多很密,也無法多採。
另外和很多學員及Daycha 先生去阿里山採腐殖土那次,腐植土厚到可以用鏟子挖,但是事實上我們只要取落葉下面剛完分解的腐殖土約5公分(忘了講義如何寫的?),這個部分的腐殖土微生物最多,分解完成它們會往上跑去分解新的落葉。所以我們才將它稱為原始土壤,virgin soil, 森林腐殖土。)
(2020/2/4 Jane Chen: 不要這麼說,不好意思,我只是忍不住要說明一下。
xx菌種聽起來就覺得像是賣微生物菌製劑的說詞,但是我們應該要了解,土壤中的龐大微生物菌群是一起合作共生的,彼此在不同環境互相消長,不斷變化,但是我們只要看結果,就知道它們是否平衡發展,就像你看自己的身體一樣,這些功能運作,都是(上帝,開玩笑的)設定好的,我們只要不去破壞它就行了。
所以不需要買市售單一菌種來添加,反而破壞了平衡。除非是暫時性的來抑制某些病毒。
土壤中需要纖維性有機質,多樣性微生物菌,乾淨水源,來自所有動植物廢棄物分解的養分元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加上全日照陽光,空氣,這就是啓動生命所需要的。
抱歉,我們沒有辦法教你用什麼牌子的肥料才能長的好。看看上述吳寶玉種的蔬菜,若是具備上列元素,證實了農作物就可以長的很好。是嗎?)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