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設法維繫土壤生態環境平衡而不是添加肥料或用農藥滅蟲

陳瑞芳老師表示:

分享與王老師的溝通:以下言論沒有攻擊任何團體或是個人,我是很理性的評論。 

二年前我也曾經在埔里教過幾十位酵素團的農夫,(當時保留80個名額給他們,包括南青),我的看法是王老師也明白我們所謂一般的酵素水,是使用橘子鳳梨皮去做的,基本上酸性較高,只能當作綜合鹼性土壤使用,酵素並非肥料,除非他們另外再添加有機肥料,否則養性是不夠的。 

假如王老師有看我的講義,基本上我們的技術基本上有兩點:

1, 培養採自本土原始森林的腐殖土來培養其中的多樣性微生物菌,再稀釋添加到土壤中。妳也明白農作物需要多樣性微生物菌來吸收,分解,轉化合成養份,形成團粒結構在根系保護植株,產生抗體,消滅有害菌及有害物質,吸引其他小生物共生,形成良好生態循環。同時要增加土壤中的纖維質,微生物才能持續成長。

2, 利用培養出來的微生物菌水再製作液肥及堆肥,可以取自所有的農業廢棄物及生熟廚餘,必須分解30天後形成各種胺基酸,脂肪酸酵素及細小單位的養份,再稀釋施放到根部或是噴灑到葉面,吸收非常快速,堆肥則施放到土壤中。

3, 至於種水稻,就要加上選種,適地適種原則。 

土壤生態平衡,水源乾淨,自然環境生態就開始淨化平衡,那麼所有農作物就就可以自然健康的成長。 

我們的學員大都是已經3-4年,最長八年的實作經驗。綜合他們的實作成果,基本上都是成功的。他們按照我們的步驟去做,他們都可以看到農作物的成長是越來越好,同時農場的生態環境也漸趨平衡,那麼病蟲害相對的就會減少,這是自然法則。所有生物共生共榮,並非將昆蟲趕盡殺絕,本來他們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植物的5%在自然界是生物的食物,5%會成長特別優秀,適合留種,這是生物演化自然法則。

農民應該要先了解這一點,而不是忙著添加肥料,及用農藥滅蟲,這是惡性循環。

我想近二年有一些學者專家了解土壤中的多樣性微生物菌才是農作物健康成長的關鍵,而非單一市售的生物科技微生物菌。 

我很希望台灣的農民學到真正的友善耕作,不再花錢購買產商的產品,真正要能保護土地,土壤生態環境平衡。

例如張世昌一個人可以種二甲多的水稻,(再加幾個助手)香蕉及火龍果,所以自然友善農法是可行的。 

在我講義的章節中提到桃園復興鄉比亞外部落的實作成果,他們非常開心學到這個技術,他們的收入也增加了。 

假如這個本土化的友善自然農耕方式可以被公部門看重,我很樂意去做有系統的介紹。 

昨天蘇先生有和我聯絡,我會提供教材給他。例如在桃園的一位學員,雖然無法完全講解KKF的精神,但是他將自己的實作經驗一步一步的帶復興鄉的農民去做,現在就非常成功。所以課程的設計要看農民理解的程度,及時間的安排。有的農夫可以一次就聽懂,而且可以舉一反三,多方面利用,有的要一步一步跟著做。 

我在台灣自2012年自費教學,希望能夠幫助台灣這塊土地,生態環境的惡化是越來越嚴重,但是從事友善耕作的農夫可以逐漸的來修復土地。他們才是默默的付出與貢獻這個土地及社會的人,希望公部門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世界有機大會OWC安排KKF自然農法五個生態農場的生態之旅(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

泰國米之神基金會(Khao-Kwan Foundation、簡稱 KKF)農法暨在臺教學簡介